从月初央行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以来,随着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日渐浮出水面,地方债务清理最后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让商业银行压力陡增,那么中国银行业是否需要新一轮救助?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经我们的压力测试,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必然触底回升,但峰值较大幅度低于国际评级机构的猜测。”
银行业不良率触底回升
经北京领先压力测试,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必然触底回升,但峰值较大幅度低于国际评级机构的猜测。银行业不良率峰值低于3.87%或3.24%;商业银行不良率峰值预计为2.30%和1.71%。
即便采用极端假设,坏账在银行业系统中累积,五年内未被核销,则至2015 年末,银行业不良率峰值为6.90%,商业银行不良率峰值为4.42%。
此次测试的结果与一些市场机构比如惠誉国际关于中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将高达15%-30%的猜测大相径庭。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率之前经历了长达12 年的持续下降。去年底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24 万亿元, 比去年初减少12%,不良贷款率2.4%,比去年初下降0.89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4,336 亿元,比去年初减少14%,不良贷款率1.13%,比年初下降0.45 个百分点。
董先安指出,不良率回升主因之一是2009-2010年大量增加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在4万亿刺激计划中,70%由地方政府出资,而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借债。”
2009年和2010 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7.38 和9.09 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0%和23%,占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为18%和19%;这两年新增分别为3.05 和1.71 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31.7%和21.5%。此外, 这两年还分别发行2224 和1537 亿元城投债以及每年2000 亿元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因此,这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分别增加3.47 和2.1 万亿元。
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结构来看,县级平台数约占 70%,贷款总额占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30%。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主要投向省市一级或国家百强县。县级平台贷款主要由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商行来承担,风险较大。若按照保守估计50%来自于农信社计算,约为1.1 万亿。在银行业9.09 万亿平台贷款余额中,剔除1/3 的政策性银行贷款,及1.1 万亿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商业银行政府融资性平台贷款余额约为4.7 万亿。
不良贷款1.32-2.08万亿
董先安认为,对银行业不良率的考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情景一为极端情况,即需要财政担保部分,财政均未能担保,现金流不能覆盖造成违约,并假设最高的违约率。参照银监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分类,全覆盖的违约率合理假定为1%,其他三类贷款的违约率假设为100%;在情景二下,我们给予现金流基本覆盖的违约率更为适中的假设,约为33%,其他类型贷款违约率维持不变。在两种情景下,我们得到银行业地方政府融资性平台贷款的不良贷款分别为4.03万亿和2.56万亿。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性平台贷款的不良贷款总额在两种情景下分别为2.08万亿和1.32万亿。”
进一步假设不良贷款在贷款存续期内发生。此外,由于2010 年底政府融资平台短期贷款约占8.7%,因此合理假设不良贷款中5%在2011 年发生,之后逐年递增。董先安进一步指出:“同时,我们假设贷款总额继续以每年16%的增速增长,而除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外的其他贷款不良贷款率保持不变,则相应地其他贷款的不良贷款余额也会以16%的增速每年增长。而在10 年7 月31 日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后,新发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地方政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若债务人无法偿还全部债务,银行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将不会得到以财政性收入、国有资产为第二还款来源的保证。同时银监会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财务状况、抵押担保足值条件的,不得新增平台贷款,严禁银行向‘名单制’管理系统以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因此,平台贷款整体实现降旧控新,规模可控,平台类贷款坏账总额相对固定。”
董先安分析:“商业银行倾向于将不良率控制在3%以下,银监会在拨备率方面要求银行提前将部分利润转入拨备,若不计提足够拨备,则非预期损失将消耗银行资本金。假设项目现金流未覆盖部分全部损失,预期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损失约1.043 万亿,大于2010 年底商业银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1.03 万亿。 如果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损失当年核销的话,预计为未来五年,每年商业银行利润每年因此减少521.5、1564、2608、2608、3129 亿。”
保障型住房适可而止
房地产贷款占人民币贷款余额19.8%,而在现有房地产贷款中,三分之一为房地产开发贷款,约占总贷款余额6.72%,个人按揭贷款占人民币贷款比重约为13.09%。
2007 年银监会规定房贷首付比率不得低于20%,2010 年9 月后银监会规定房贷首付比率不得低于30%。美国若有FHA 担保,住房贷款首付比率最低要求3.5%,根据信用资质,首付比率从5%至20%不等。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套用美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率。
2009 年3-4 季度间,京沪深商品房均价分别上涨16.4%、38.6%、136.3%,10 年4.15 调控政策出台后, 上述三个城市价格几近走平。定基今年房价为100,倒推三个城市房价定基指数为70 的时间点,京沪深分别为2009 年6、8、12 月份。
2009 年3 季度至2010 年1 季度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47 万亿,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4953 亿,二者合计占同期新增贷款达40.7%,其中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比30.4%。4.15 房地产市场调控后,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额由2010 年3 季度的5278 亿回落至今年1 季度的2537 亿,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新增贷款亦由2010 年4 季度的48.7%回落至今年1 季度的16.3%。
此次的压力测试分为两种情景进行测试。
合理假设房价下跌到重臵价格以下,在房价最高时买入的投资者产生违约意愿。董先安认为:“在压力测试中,情景一假设价格下跌50%,则在现有房价的区间内进行房贷投资的投资者有违约意愿。合理假设2009 年3 季度至2010 年1 季度期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中50%为投资贷款, 余下50%为自住需求贷款,则累计新增1.47 万亿中约7500 亿为投资住房贷款。 ”
情景二假设价格下跌30%,则在现有房价的区间内进行房贷投资的投资者有违约意愿。董先安分析:“合理假设2010 年1 季度期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中50%为投资贷款,余下50%为自住需求贷款,则新增5278 亿中约2639 亿为投资住房贷款。极端假设从今年四月份开始一年内房价线性下跌30%,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逾期90 天计入次级,算作不良贷款,则2639 中的1/2 计入2011 年不良贷款,1/2计入2012 年不良贷款。”
两种情景假设的结论是:在情景一假设房价下跌50%的情况下,2011 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至多增加0.63%,2012 年至多增加0.55%,而在情景二房价下跌30%的情况下不良贷款率2011 年至多增加0.22%,2012 年至多增加0.19%。
上述情景背后隐含假设一年之后价格从此不再回升,以我们对中国财政金融体系与资产膨胀的因果联系和基本面趋势的理解,该假设过于苛刻。从适龄人口的数量增长来看,未来10 年却有不低于过去10 年的增速; 城镇化趋势也并未恶化。从实际住房需求角度看,未来3-5 年内需求仍然强劲。
金融结构多元化、财政体系的民主化遥远,真实利率长期系统性偏低不变。同时,以现有的财政体制, 地产供给体系必然有致命缺陷,保障型住房近期的困境再次印证了多赢之路没有捷径,地产经济已接近裸体。
导致过去10 年地产需求快速扩张的主因是真实利率长期系统性偏低,驱动了旺盛的投资性需求。未来数年内地产持续去投资功能化,前一轮周期中旺盛的投资需求,在预期不到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会有所收敛,但不是地产市场的末日。
在这个混合经济不情愿地缓慢改良过程中,政府毕竟担心房价急升造成社会不稳,必然强化行政性地产需求抑制措施,实行差别利率、差别信贷、舆论导向等等措施。抑制投资性地产需求的行政措施将长期化,地产“去投资功能化”,在基本面的支持下,价格由暴涨暴跌转变为缓慢上涨。
董先安认为:“认为2010-2011年可能是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最大的时期,但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较小,一系列财务指标预示相关风险可控。2010年93家上市房地产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77%,大部分公司大幅提高长期借款占比,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流动负债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
1994-1996年银行不良率均值为22.1,考虑政策性剥离因素时,2000-2005年不良率高达37%;而2006-2010年均值为3.7%,2010年时为1.1%。中央汇金公司累计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注资850亿美元以上,向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累计注资1530亿元人民币以上。截至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95万亿元,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
董先安指出,中国银行业不良率必然触底回升,但峰值较大幅度低于国际评级机构的猜测。“我们对本次政策有两个建议:一、保障型住房适可而止;二、集中进行改革财政。对市场的建议则是:8倍PE的银行即使考虑到不良率上升,仍然存在价值。合理估值10倍,但低于年初12倍的乐观预期。相应投资标的全年上涨幅度由40-50%下调为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