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中国燃气(China Gas)似乎不太可能成为一场敌意收购战的中心。它只是一家在中国城市从事天然气输送业务的小公司,而这场收购战一方是一家中国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另一方是包括韩国、印度和阿曼的能源公司在内的一系列不同的小型投资者。
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燃气最近拒绝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油气精炼商(按产量计算)中石化(Sinopec)和中国天然气输送公司新奥能源(ENN)提出的敌意收购要约。但随着中国燃气的数位股东在收购方可能提出新报价的预期下增持了股份,目前收购战变得愈发激烈。
这场罕见的敌意收购努力突显出,各方对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兴趣高涨。分析师和银行家表示,随着中国天然气市场走向成熟,这一行业将会出现更多的整合。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越来越乐意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天然气比原油更清洁。
中国对天然气的庞大需求已经成为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以及全球并购交易的主要推动因素。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目前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
这种需求促使中国人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比如中石化以25亿美元收购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的股份,以及中海油(Cnooc)斥资数十亿美元投资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是一家专业开采页岩气的企业。
中国燃气拥有一个覆盖中国140多个城市的天然气输送网络,目前市值超过160亿港元(合21亿美元),去年上半年实现核心净利润4.1亿美元。
作为中国第二大(按产量计算)油气生产商,中石化拥有广泛的石油输送网络,但缺乏城市天然气输送网络。
收购事件始于去年12月13日,当时中石化和新奥能源以每股3.50港元的报价向中国燃气发起主动收购——该报价较前一天的收盘价有25%的溢价。
尽管中国燃气以该收购要约“属机会主义性质”为由迅速予以拒绝,但中石化和新奥能源仍然向监管机构提交了审批申请,包括反垄断审查申请。
据了解交易的人士表示,如果申请获批,该财团将可能提出另一个报价。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油气分析师Danny Huang表示:“中石化已经拥有上游资产,因此它们需要购买更多的下游资产。”
“随着中国天然气消耗量的增长,这些(下游)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天然气项目。”
中国燃气有时会显得麻烦缠身,其创始人刘明辉在2010年年底因涉嫌贪污入狱接受调查,该消息导致中国燃气股价暴跌。刘明辉目前已被释放,但据信调查仍在继续。
中国燃气似乎仍在快速发展当中——2011年上半年的天然气销量同比增长30%。
预计中国分散的天然气输送行业会快速扩张,中国大型油气公司将寻求通过更多的收购来整合天然气输送业务。
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拥有独立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网络,而在三四线城市,天然气输送会通过小型的全国性公司或纯本地公司进行。
Jefferies SP驻香港油气分析师Laban Yu表示:“中国才刚刚开始把天然气作为一种能源。”
“天然气需求每年增长19%,因此必然要建设大量新的输送网络。”
Laban Yu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有一些小型但不断成长的天然气输送商上市,随后可能出现一段整合期,期间这些公司或进行收购,或被收购。
与此同时,中国燃气非同寻常的股权结构可能会让任何一场收购战都异常激烈。
该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亚洲开发银行(ADB)、韩国SK集团的两家子公司、阿曼国家石油公司(Oman Oil Company)以及印度一家天然气公司。
自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提出要约收购以来,SK子公司SK E&S宣布将在持股7.8%的基础上增持中国燃气5%的股份。
此举降低了SK出售其股份的可能性,除非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提出更高的报价。
SK集团表示,不会考虑对中国燃气发起敌意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