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中对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列入国家战略层面,各地纷纷提出“绿色GDP”的发展方针,这一趋势使得清洁能源项目在风险投资界得到了热捧。6月11日在深圳闭幕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清洁能源作为一个单列话题进行了一次专场讨论。来自青云创投的林霆、联想投资的王俊峰、零碳中心的陈硕、凯鹏华盈的梁英杰等人就清洁能源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交流,一致表示政府应该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起到正确的引导,建立更好的配套。
地方政府推动新能源应发挥正确作用
在清洁能源或者清洁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政府都曾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如政策法规的制定,财政上的支持等等。但是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热情也导致产能过剩、伪创新技术的存在,使得一些地方的新能源产业正陷入一场“新制造旧格局”的困境中。
政府在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联想投资的董事总经理王俊峰表示,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就不会形成这么大的产业链。“当一个产业起来的时候,五年前单晶硅转换率是16,现在单晶硅的转换率是18、19,这就是因为政策的推动下带来技术的巨大进步。”
但是他也指出,目前政府政策的配套程度有待提高。“比如说我们在内蒙有大量的风电,但是送不出来,因为内蒙的电网跟华北的电网不一样,根本送不出来。如果清洁能源上网的比例过多,污染太多,对电网形成很大的冲击,如果电网崩溃怎么办?谁来承担经济、政治责任?”
另外,很多的项目在各地都有一个示范工程作为先导的项目。“于是有一个很意思的现象,伴随示范工程的出现,地方的做清洁技术公司,不掌握核心技术,但是掌握市场。”他认为,应该解决资源的优化问题,把最好的资源放在最优的公司。
金浦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陆风雷表示,地方政府在产业规划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归根到底可能归结于地方政府GDP的竞争,加上国有资本强大的背景有关系。对地方本土资源的保护,对GDP的考量,导致了当前格局。
凯鹏华盈的梁英杰认为,政府在清洁技术方面的角色,应该是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立法,第二是鼓励,第三是购买。“用这三个行为推动清洁技术的发展,中国政府推动这个事情是特别的重要。
清洁能源基金应更谨慎更聪明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届论坛上,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都表示对新能源领域项目抱有开放态度,有些机构已经拥有一批在投的清洁能源项目。
一度,在新兴能源的光环和诱惑下,2007、2008年的多晶硅项目达到疯狂状态,每公斤500美元的高价依然供不应求。用业内人士的话说,那时候,拥有多晶硅生产线,就如同拥有印钞机。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大量资金纷纷扎进多晶硅产业淘金,资本市场上,凡是贴上多晶硅标签的上市公司,股价都一飞冲天。然而,一场金融危机让国际市场上多晶硅价格大幅跳水,从每公斤500美元跌至每公斤50美元左右。
多晶硅作为光伏面板的核心材料,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部件。今年以来,多晶硅的价格已经下降了30%,目前有一个观点,似乎只有一体化的企业、生产上规模的企业才有优势。多晶硅的项目是否还有投资的价值?
麦顿投资共同创始人邱立平表示,多晶硅的项目麦顿投资有投资,但是对于目前的形势,他的答案是要谨慎。“现在人说你给我钱,我有三千吨的多晶硅出来,我觉得失败的可能性大一些。”联想投资王俊峰表示,如果能形成一体化,企业还可以活下来,但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团队才行,否则风险很大。
除了价格下跌之外,在过去的几年狂热投产中,国家对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警告也一直不断。凯鹏华盈的梁英杰表示,去年中国是全球投资清洁技术最多的国家,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做的事情不少,虽然犯过错误,但是我们要聪明地使用基金。
业内人士指出,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狂热投资的背后是新能源产业链低水平、低技术门槛环节的重复建设,在过去的经验让不少投资机构在筛选项目时已经非常专业和谨慎。
林霆: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有待成熟
论坛上,记者采访了分论坛主持人、来自青云创投的林霆。
记者:青云创投主要关注的投资范围有哪些?
林:我们成立于2001年,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做清洁能源的,那时候这个概念还没有今天这么火。如果别的创投基金对国内清洁技术领域的了解上是“断代史”,青云对国内这些情况可以说是“编年史”,这些年来关注这个行业,太熟了。当前,青云创投公司的主要业务涉及清洁能源、替代性新能源、环保节能、新材料、碳减排等方面的投资,比如电动汽车、环保电池、水污染处理等项目。
记者:电动汽车和汽车电池项目近年比较热,前不久赢合科技也获得了5000万风险投资。你们怎么看这一块的前景?
林:可能现在大家看到电动汽车每年以50%、100%这样一个很快的速度在发展,但是我个人认为电动汽车产业距离成熟还有距离。可以参考一下全球主要的车商如通用、大众,目前他们的电动车仍然停留在少量、试验阶段,推广条件并未成熟。
记者:距离在哪里?行业发展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林:主要是技术上的,核心技术尚待成熟,在安全性、稳定性、续航能力、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水平,还不能达到作为动力的标准。汽车电池这个领域不是某一个学科的问题,而是涉及电池、机械、动力等多个学科的整合。
记者:这方面国内外技术差距有多远?
林:国外也有做得比较成熟的电动汽车公司,经过千万次安全试验,7、8年的实践,形成了它们的标准。但在国内它还是一个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
记者:国内企业接受清洁能源,实行技术改造升级,不少是在政府节能减排的要求之下被动进行的,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政府提出的更高节能减排而选择产业转移。清洁能源的市场能够可持续繁荣吗?
林:十二五规划定了七大战略,其中三个是跟清洁技术有直接相关的,其他四个也跟清洁技术有间接相关的。从中长期来看,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是发展大趋势,这一趋势是全国性的。所有的政府和企业都以节能减排来衡量发展的大环境下,清洁技术的前景是很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