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医床位补贴标准,实施中西医同病同价,推行中西医联合抢救治疗、联合查房等制度……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50多项改革举措,推动一度衰落的中医药重放异彩,在医改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国务院医改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近三年连续保持全国最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之初,我省便确定了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随后的几年间,50多项改革举措陆续实施。 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明确将中医科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西医床位补助的1.5倍;城镇医保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对纳入医保和新农合目录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医保和新农合全额报销;对县级医疗机构250个分级诊疗病种和乡镇卫生院50个分级诊疗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价等。省卫计委还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省级重点专科、床位补贴以奖代补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医护人员中推广普及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6种食疗保健技术培训;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不同层次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以及全脱产西学中研究生班,开展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活动,累计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4300名,实用性中医药人才5919名;将考试合格的2145名民间中医纳入乡村医生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
这些改革举措有效提高了全省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各级综合医院,西医一统天下的格局发生明显改变。目前,全省90%的综合医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病床占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的比重达到5%以上,中医临床科室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比重达到12%,27家县级综合医院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全省每千人拥有中医类别执业(含助理)医师数达0.73人。(记者 宜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