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glish
内页banner

民间投资之门,能再宽些吗?——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述评之一

发布时间:2020-07-16

字体: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政府网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原因何在?在此次国务院专项督查中,多数民营企业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机会减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之门,能让一些民营企业家尽快结束持币观望,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和转型方向,为民间投资注入强劲动力。督查发现,一些地方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有效激发了民间投资潜力,但有的地方在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有的领域市场准入仍有“没门”现象,“隐形门”较多
    经济新常态下,不乏好的投资项目。督查中,很多民营企业家表示愿意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但不可否认,民企投资这些领域,“没门”现象依然存在,形形色色的“隐形门”还不少。
    督查中,河北一家民营企业反映,按现行规定,民营企业可以同等参与PPP棚户区改造项目,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民企往往很难参与棚改项目,无法“分得一杯羹”。
    在离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园区不远处,抬眼可见一座巨大的热力冷却塔。虽近在咫尺,但蒸汽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家以饲料生产为主的农牧企业。公司副总裁王学强告诉督查组,园区蒸汽由一家市政热力公司负责,价格大致在200元/吨,企业每年购置蒸汽费用约为1000万元。“这几年,煤炭价格不断下降,蒸汽价格却没有任何下降或优惠。如果企业自己生产蒸汽,成本价也就100元/吨。期待能够打破这种价格和供给垄断。”
    “没门”现象毕竟是少数,而“隐形门”却较多。比如,国家屡次强调项目招投标中不准设置不必要准入条件,但个别地方仍将诸如“测绘甲级资质”等非必需的过高资质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市场准入条件,大量资质不高的民营公司被排除在外。很多民营企业家坦言,PPP项目虽然名义上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可实际操作中不少地方政府“不带民营企业玩”。
    有企业家说,“没门”“隐形门”背后的最大“逻辑”是,民企不像国企那样有政府信用背书,为了控制项目风险和质量只好“被牺牲”。
    民企普遍表示,准入不公直接挫伤他们的投资积极性,除了极少数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领域,绝大多数领域都应无保留地向民间资本公平开放,那些不利于民间投资准入的法规政策应尽快清理和修改。
    有的地方存在“重大轻小”倾向,一些投资项目民企只能“喝点汤”
    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建社曾参与一个政府招投标基建项目,标的100多万元,可就是这么一个小项目,对竞标企业的注册资金要求竟达到5000万元以上!“其实,这样高注册资金门槛对项目本身基本没有意义,却把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拒之门外。”
    类似这样“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督查中,民营企业家吐槽的着实不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基本上由国有企业主导,民间资本最多转包一些“二手工程”,国有企业“吃肉”,民营资本“喝点汤”。长沙市某加油站企业负责人说,民营加油站获批难度大,即使获批,往往也只能在城市边缘经营。
    株洲一家为军工企业提供零配件的民企负责人直言,准入歧视归根到底源于观念上的歧视。“在不少人看来,民营企业是坑蒙拐骗、质量低下的代表,比如我们这行,当最终产品出问题时,首先怀疑的就是民营企业生产的零部件是否有毛病。”接受采访的行业协会负责人认为,消除这种观念歧视,民营企业要提升自身诚信水平,政府要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真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毫无疑问,歧视不利于扩大民间投资。这方面,政府积极作为的空间很大。福建省在市政公用设施领域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将盈利“肥瘦”项目结合打成投资工程包,改变了民企投资只能“喝点汤”的状况,从而吸引了更多民间投资。目前全省13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有78座、70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中有45座采用了BOT模式建设运营。
    落实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不同步,一些好政策未落地生根
    晋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江苏的光伏发电企业,但是到了山西投资,却有点水土不服。公司副总经理杜新说,这两年,他们一直忙着在几个部门之间跑手续,两个“互为前置”的要件,让企业忙昏了头。
    “从2014年开始电网评审,电网公司要求拿到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函;但是去做备案时,发改委又提出要电网评审意见,两家相互制约,把我们企业夹在了中间。”杜新一脸茫然地说,企业投资新能源电力领域是有决心的,但下一步怎样去推进项目,真是找不着“北”。
    除了政策“掐架”,政策与相关配套措施不同步以及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也不少。督查中,有企业反映,国家积极鼓励民企投资新能源,但光伏发电补贴程序繁杂,周期长。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院,但不少民营医院的病人不能使用医保就医,医生评定职称没门路。
    督查发现,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鼓励民企扩大投资的政策连续出台,民营企业家很受鼓舞,但有的地方对政策“消化不良”,一些政策配套跟不上,落实打折扣。不少民营企业家表示,没有充分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民营企业家们希望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主动作为,围绕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办法,确保“落地生根”,让民企能找到更多更宽的投资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