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glish
内页banner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北京市“十二五”能源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07-23

字体:
【打印本页】

来源:

   2011年8月29日,我委召开北京市“十二五”能源规划新闻发布会。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介绍了规划制定的背景、基本框架和亮点内容,并就能源布局调整、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建设、首都电网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十二五”能源规划共十章,2万多字。逻辑结构上,包括发展基础、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发展基础是第一章,回顾总结了“十一五”能源建设发展的主要成绩、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市能源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思路目标是第二章,也是规划的核心,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能源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是第三章至第九章,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全面提升设施水平、发展新能源新技术、打造区域能源体系、推进能源安居建设、控制总量提升能效、强化资源供应保障共七个方面提出了能源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是第十章,从完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加强规划落实和政策引导、健全实施监测评估等八个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在能源发展建设的总体思路上,突出体现以能源安全为核心,以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清洁低碳转型为主线,紧紧围绕“强能力、调结构、惠民生”,着力突破资源约束和设施能力瓶颈,着力加快能源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完善能源管理和应急抗灾体系,努力构建形成安全稳定、清洁高效、多元互补、智能控制、城乡协调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
  在能源发展建设的理念上,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一是从注重能力建设向更加注重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转变。二是从注重单一能源品种建设向更加注重多品种统筹规划转变。三是从注重供给保障向更加注重供需调节转变。四是从传统调控方式向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能源管理转变。五是从侧重结构节能向更加注重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统筹推进转变。
  “十二五”本市能源发展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具体体现为“六个更加突出”:
  (一)更加突出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和能源高效利用。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现清洁低碳转型,是建设“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客观要求。“十一五”以来,我市通过大力推进城区、重点新城分散燃煤设施资源整合和清洁能源改造等主要结构调整措施,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优质能源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57.3%提高到70%,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做出重要贡献。但目前在中心城区仍有4座大型燃煤热电厂和63座大型燃煤锅炉房,影响制约着首都空气质量的改善、城市功能的提升和产业空间的拓展,急需加快源点布局调整和清洁能源替代。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通过实施大力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实现天然气利用跨越式发展、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实现到2015年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其中天然气消费比重超过20%,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
  实现能源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核心。规划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二个重要路径:一是更加注重增强能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现代能源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开发应用,促进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如在燃气设施的建设上,提出要由过去的简单替代向系统优化和各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利用转变,通过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管理调控等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供热系统气耗,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二是更加注重能源系统的技术设备升级和节能改造,促进能源生产、供应和利用全过程的高效、减排,实现内涵式发展。为此提出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系统节能改造、控制生产型污染等节能技术管理措施。
  (二)更加突出系统优化和现代城市能源体系建设。
  规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城市能源体系为目标,更加注重能源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安全性、多元性,强调综合利用各类能源新技术及减排措施,建设系统优化、清洁高效的能源设施。例如,规划提出的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建设就是能源系统优化的最好的说明。通过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我市将对现有燃煤电厂改为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方式,这样做不仅大大削减了煤炭总量,增加了清洁能源供热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燃气综合利用效率,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建设,还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本地电源支撑能力,优化了电源结构,为首都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三)更加突出区域能源系统的建设发展。
  区域能源体系是能源规划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提出也是适应“十二五”我市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调整和功能优化配置,高水平建设通州运河核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未来科技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海淀北部新区等一批新兴高端产业功能区对能源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区域能源系统的建设,标志着我市能源建设和管理服务向着更高层次和水平转变。所谓区域能源系统,就是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建设管理模式,统筹一个区域内的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设施布局,实现能源供给的高效梯级利用。与传统能源系统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能源利用高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体现绿色低碳建设理念等。规划对于区域能源系统建设提出三个更高标准和要求:
  一是高标准化建设。在功能区内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率10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以上,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率100%。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率65%,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率75%。区域能源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行,能源设施和城市景观有机融合。
  二是高效清洁利用。充分发挥天然气高品位、清洁化的能源特点,建设区域能源中心或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积极利用冷却塔及烟气热量回收等能源新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太阳能、地温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多元互补的能源系统。
  三是高可靠性保障。重要用户电力实现无闪动,年停电时间不超过10分钟,结合区域能源中心和分布式能源系统,进一步提升供电可靠性;建设相关配套调控设施,满足用户供热制冷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四)更加突出提高城乡居民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能源建设一个重要功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能源规划把能源建设发展的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放在突出位置,更加关注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用能质量改善。在城区进一步完善电力、热力管网建设,消灭居民用能和“死角”;在郊区,充分发挥太阳能、生物质等资源优势,解决农村能源发展的“盲区”。
  在能源惠民目标上,规划提出: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全面完成老旧小区配电网改造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城乡居民燃气化率达到98%以上;生态涵养区燃气配送体系基本建立等主要目标。
  在能源惠民重点工程上,规划提出:今后五年重点推进实施城市老旧小区电网、热网消隐改造、非文保区平房和简易楼居民“小煤炉”清洁能源改造、阳光浴室、绿色燃气、送气下乡等十项惠及城乡居民的能源安居工程。这里我想重点强调做好城市老旧管网,包括热网、电网、燃气管网消隐改造的问题,它既关系到城市运行安全,也涉及千家万户百姓的切身利益。“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重点做好老旧管网消隐改造工作,基本消除跑、冒、滴、漏等安全隐患。通过五年的努力,让200万户以上城乡居民用能条件得到改善,早日告别“用能不洁、暖气不热、用电不安的”担忧。
  (五)更加突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竞相抢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先机的大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是优化首都能源结构、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培育未来经济战略支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立足北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和基础,提出了今后五年在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开发利用、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6%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将北京建设成为“高端研发、高端示范、高端制造”中心。
  在科技研发和重点产业发展上,规划提出:立足北京在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依托首都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资源,巩固太阳能领域研发和高端制造优势,提升风电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能力,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其他能源科技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四项重点任务。
  在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高端示范方面,规划提出: 建设新能源四大重点工程。一是十百千万新能源利用工程(十万吨生物质燃料工程、百千万平米热泵(地温能)高效应用工程、千万平米光热利用工程、二十五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工程、二十万千瓦生物发电工程、万辆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显著提升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水平。北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社会各界都比较关注,作为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近期市有关部门将专门编制我市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从能源规划角度,下一步,本市将重点完善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市的发展。
  二是新能源国家工程研发实验创新工程,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重大实验平台、研发中心落户北京,以科技创新带动新能源产业高端发展。
  三是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做大做强延庆八达岭、平谷绿色能源和大兴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大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新能源产业园区。
  四是国家及市级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在重点建好延庆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县和亦庄国家级光伏集中应用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全力争创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城市(区),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市级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乡镇。
  在营造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环境方面,规划提出:重点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价格体系、建立中介服务平台和营造良性发展氛围。
  (六)更加突出提升智能精细管理水平和应急抗灾能力。
  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设施供应能力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能源系统建设更加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能源运行管理服务也更加要求智能化和精细化。这是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趋势,也对城市现有能源系统的管理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规划把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精细管理水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到2015年,智能化的能源监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的发展目标。实现能源智能精细管理,是能源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核心措施是加快实现管理信息化。通过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采集数据,自动调节冷、热、电供应,精细化对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作为2000多万人口特大型城市,保障首都城市运行安全,提高应急抗灾能力越来越重要。规划提出:把能源品种供应的多元化、多渠道作为保证能源资源安全的重点,全面落实能源资源,在构建气、电、油、煤适度均衡的资源供应体系同时,建设互备互用的源点设施,布局安全可靠的输配管网,确保能源系统安全可靠。在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上,规划提出: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建设应急保障设施,强化能源应急管理,建立形成协调统一、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