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与中国证监会26日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预示着PPP资产证券化正式启幕。以往点对点对接民间资金的方式将改变,PPP借助资市场将进行真正的社会化融资。
按照《通知》,各省级发改委将于2017年2月8日前,推荐1~3个首批拟进行证券化融资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正式行文报送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将在产品审核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由交易所及协会建立专门的业务受理、审核及备案绿色通道,专人专岗负责。
“资产证券化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有稳定而可预期的现金流。发改委系列的PPP项目都是政府或准政府的项目,项目现金流有保证,从这一个角度来说非常适合做证券化,另外一个方面,这些项目又非常迫切需要做资产证券化。”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前的PPP更多是企业或机构行为,如果能够在交易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意味着更多机构或个人可以购买,大大拓展了投资者范畴。
“如果PPP算一级市场,那么证券化后到交易所交易就形成了’二级市场’。”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二级市场的特点就是参与者众、流动性强,对PPP的发展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专设“绿色通道”
PPP项目一直面临“融资难”,背后则是“退出难”。换言之,预期卖不出去的资产,投资者压根就不会买入。此次发改委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正是从解决退出渠道入手,推动PPP项目融资创新。
李慧勇告诉本报,传统PPP投资,只能持有到期、参与分红,不是不可以退出,但是退出多有不便。如果进行资产证券化,那么就形成了PPP的二级市场,既方便更多投资者参与,也方便投资者随时退出,“核心是解决了流动性问题”。
根据《通知》要求,证监会将负责安排资本市场对接,特别是在审核方面,由沪深交易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负责对申报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审核、备案和持续监管,同时,建立专门的业务受理、审核及备案“绿色通道”,专人专岗负责,以提高对国家发改委优选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核、挂牌和备案的工作效率。
从一级市场进入“二级市场”,PPP项目尚须满足四类条件,由发改委负责项目筛选、推荐及辅导。
一是项目已严格履行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和实施方案审查审批程序,并签订规范有效地PPP项目合同,政府、社会资本及项目各参与方合作顺畅;二是,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能持续安全稳定运营,项目履约能力强;三是,项目已建成并正常运营2年以上,已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并已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四是,原始权益人信用稳健、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具有出经营能力,最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违约或虚假信息披露,无不良信用记录。
作为创新试点,首批项目将优先鼓励“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PPP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具体是指“主要社会资本参与方为行业龙头企业,处于市场发育程度高、政府负债率水平低、社会资本相对充裕的地区,以及具有稳定投资收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优质PPP项目”。其中,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
为了让更多资金参与,发改委与证监会还将引入城镇化建设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不动产基金以及证券投资基金、证券资产管理产品等各类市场资金参与PPP资产证券化产品。
随着《通知》下发,第一批项目筛选工作就将启动。按照要求,各省级发改委将于2017年2月8日前,推荐1~3个首批拟进行证券化融资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正式行文报送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将从中选取符合条件的PPP项目,进行支持辅导,以尽快发行PPP项目证券化产品,并及时总结、推广,证监会系统各单位将进行支持配合。
“最后一公里”
期限太长,尽职调查困难,流动性太差,是PPP项目受“嫌弃”的三大主要问题。而通过资产证券化后在交易所公开交易,可能正是签署问题的对症之药。
“PPP项目投资周期长,一般十五到二十年,如果直接做成产品,只有少量机构资金可以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才可以投,其他资金很难进入。”一位参与多个PPP项目投资的保险资管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将PPP项目资产做成标准证券化产品,并在交易所提供公开的交易和退出渠道,那么市场资金就敢投,将未来的现金流在今天变现,这正是证券化一个直接的作用。
据本报了解,目前PPP项目投资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比如时间太长,政治周期、经济周期甚至利率周期,都带来太多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踟蹰不前,不敢投资;再比如PPP项目往往涉及政府、央企、国企,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方面不够强势,面临相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不看项目本身,而更加看重项目股东或担保方的实力。
“有的项目需要工程建设公司提供利率补贴,资金才会进入,否则都不愿意做。”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说,一般风险判断主要看借款人主体,因为往往有政府信用背书,有公开的财务报表,有规范的审计程序,信息披露成熟。如果要将风险判断的落点放在PPP项目上,就要求这些项目必须已经在形成现金流,有标准化的财务信息,且有清晰简单的确权方式。
不看项目看股东,这是当前特殊环境下常见的的PPP投资逻辑。“PPP收益来自于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但是当前更多人关注的是,现金流完不成的情况下,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股东方或者担保方出面,来解决流动性问题。”李慧勇认为,通过资产证券化,这种“畸形”的投资逻辑有望回归正常。因为通过交易所进入“二级市场”,就意味着强制规范信披,更市场化的定价和交易机制。
事实上,PPP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早已出现,不过主要是私募性质,进行柜台交易,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进行自己点对点寻找下家,流动性非常差。
如果进行资产证券化,由券商等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标准化”,并在交易所“上网”公开交易,投资者再进行投资,这样流动性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其实现在业界开展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就差了最后一步,即在交易所公开交易。”前述保险资管人士认为,《通知》的下发将解决PPP资产证券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两部委联手清障
规则的最终作用在于实施。此次国家发改委与证监会联手发文,在《通知》中相对清晰地规定了彼此的义务范围。有监管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两部委也希望通过监管合作,推动PPP实施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推动PPP建设进入市场化轨道,并进行有效监督,降低市场风险。
在鲁政委看来,两部委主动配合,会提高初期PPP资产证券化落地的操作性。
从基本分工来看,发改委负责项目筛选、推荐、辅导,并负责监督项目实施方严格执行PPP项目合同,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履行资产证券化法律文件约定的基础资产移交与隔离、现金流归集、信息披露、提供增信措施等相关义务,并配合中介机构做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
证监会系统机构负责审核、备案、后续监督,并负责监督中介机构切实履行管理人职责,强化内部风控与风险管理基础上提高执业质量和服务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建立合规风控体系,配合发改委加大业务宣传和培训,普及规则及监管知识,推动各方建立合规、风控与管理体系。
两部委将联手推进各类投资基金发展,促进投资者多元化。其中,证监会将“研究推出主要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的证券投资基金,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此外,发改委还将与证监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保证及时共享PPP项目信息,协调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包括推动建立针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监测、违约处置和市场化增信机制,研究完善信息披露及存续期管理要求,确保资产证券化PPP项目信息披露公开透明,项目有序实施,接受社会和市场监督。
各省级发改委与证监会当地派出机构,将建立信息共享及违约处置的联系工作机制,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稳定运营。
在鲁政委看来,《通知》对当前的PPP项目都会形成一种正向激励,即如果有未来进入交易所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打算,那当前就要按照专业的审计及法律标准,提升信息披露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