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glish
内页banner

科学运动体医结合身体健康的“双保险”

发布时间:2020-07-01

字体:
【打印本页】

来源: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体育与医学成为促进身体健康的“双保险”。随着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系列相关文件,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正在全速推进中。

开启健康新模式

“体医结合将成为指导全人群、全生命过程运动的核心理论,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它将作为一种体育工作评价标准,成为考量运动效果是否真正令群众满意的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接受采访时表示。

“体医结合是我国体育与医疗系统共同面对的课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跳出体育看体育,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体育的价值。”在郭建军看来,通过体医结合有助于提升体育服务全民健康的能力及体育在公共健康服务的地位,更好地满足健康中国建设和大众健康的迫切需要,让更多人认识到人人需要运动指导,需要科学锻炼。

“对症下药”更科学

据了解,体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诸多慢性病领域,已有诸多尝试且效果明显,有助于增进健康指标,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等。

此外,在体育锻炼与抑郁症治疗结合方面,北京安定医院与体科所已开展小样本针对亚临床抑郁的临床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干预疗效好,可接受度高。两家机构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以形成专业的运动指导培训师队伍及针对抑郁症患者制定系统的运动培训课程。

资源互补相结合

与体育人员相比,医生的建议对大众更有说服力,但“如何指导科学健身”成为医务人士的难题。对此,郭建军认为,医学教育应该加入体育与健康教育,而且医生也应该更了解体育。通过体医结合,就备战奥运科技与高端医学相融合的方式,把科学的知识技术通过培训传递给教练员和运动员,有助于提升科学训练水平,降低伤病率。而运动技能人员进入临床为健康服务,不仅使医疗效果得到提升,也解决了运动员人才出口问题。

此外,医保卡用于体育健身活动消费,已在少部分地区实现,未来“拿着医保卡去健身”可能并不遥远。

探索健康新课题

通过体医结合,转化为大众健康服务,产生新的健康服务理论体系,被称为体育医学,现已在重庆医科大学正式成立了体育医学学院。

此外,为加快促进体育医学这一新学科的发展,为全民健康指导提供理论支持,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应运而生,发展体医融合指导理论,受到医学各专业普遍认可。目前已有临床运动药理学、健康运动心理学、健康运动免疫学、康复运动营养学、高原健康学等8个学组,在全国开展了对医生和体育系统的培训上百场,反响强烈。

郭建军表示,体育医学学科的建立,成为体医融合实践指导的重大理论突破,未来,将形成体育健康服务大产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转自7月22日《中国体育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