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glish
内页banner

发展改革委解读《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0-07-17

字体: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江国成)国务院近日批复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这份规划有哪些亮点?对民生改善设立了哪些目标?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九年来成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发改委有关负责人。

    九年振兴成效明显

    这位负责人说,九年多来,东北振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东北三省经济总量达到4.5万亿元,是2004年的3倍,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百万千瓦核电装备、百万伏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成功,极大提升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农业贡献突出,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1446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2155亿斤,为全国粮食实现“八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攻坚取得了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沿海沿边开放同步推进,利用外资大幅提高;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新农合参保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4.3%以下,改造城市棚户区1.3亿平方米,惠及650万住房困难群众。

    这位负责人坦承,制约东北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国企改革还有待深化,特别是国有林区、垦区和厂办大集体改革亟待突破;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有待加强;区域内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结构性问题还有待解决。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与民生改善

    在谈到规划的亮点、特点时,这位负责人说,《规划》提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重要产业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加强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扩大东北地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范围,大力推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

    另外,《规划》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振兴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开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以及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支持大连、丹东、黑河、满洲里、珲春、绥芬河等扩大开放,深化中俄地区合作,设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基金,推动黑瞎子岛加快建设对俄合作示范区。

    这位负责人说,《规划》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坚持实施就业优先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中小企业,“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7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县乡两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发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卡7500万张。

    东北地区将全面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十二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310万套。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居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十二五”末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这位负责人说,“十二五”期间东北地区将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为此,东北将加快推进粮食增产工程建设:深入推进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范围,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东北地区建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重要的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东北地区还将不断完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实施“节水增粮行动”;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

    另外,东北地区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性技术和基础性技术,完善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强农技推广服务。